在答記者問中,發改委明確表示,將從加大財經投入、拓展投融資渠道、推行市場化機制等9大方面,強化約束激勵,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和政策環境。
具體措施包括:健全法規標準,使潛在的市場需求得到釋放,擴大內需;強化目標責任,將納入政府績效管理,實行問責制;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和中央財政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投入,繼續安排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支持企業實施節能環保項目,地方政府加大對節能環保重大工程和技術裝備研發推廣的投入力度;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滿足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加大對重點工程、節能環保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和外資進入節能環保領域,穩步發展碳匯交易;完善價格、收費和土地等政策;推行市場化機制,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健全污染者付費制度,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支持節能環保產業“走出去”和“引進來”。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承攬境外各類環保工程、服務項目,引導外資投向節能環保產業;開展生態文明先行先試以及加強節能環保宣傳教育等。
發改委指出,節能環保產業屬于典型的政策法規驅動型產業,既要突出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又要加強政府引導,驅動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市場。近年來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得到較大發展,已初具規模,但仍存在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依賴進口、產業集中度低、競爭力有待提高等問題,難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節能環保市場需求。
此外,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有效拉動國內需求,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2009年下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會同環境保護部等有關部門著手研究我國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思路、重點領域和政策措施。《意見》中提出的目標,與“十二五”規劃《綱要》、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等文件內容是相銜接的。
根據《意見》,主要目標強調了三個方面:一是產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企業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集成、轉化能力大幅提高,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取得重點突破,裝備和產品的質量、性能顯著改善,形成一大批擁有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重大裝備和產品。二是國產設備和產品基本滿足市場需求。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努力提高我國產品技術水平,促進更廣泛應用。建設一批產業示范基地,形成以大型骨干企業為龍頭、廣大中小企業配套的產業良性發展格局。三是輻射帶動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速15%以上,到2015年,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4.5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通過推廣節能環保產品,有效拉動消費需求;通過增強工程技術能力,拉動節能環保社會投資增長。(騰訊財經 盧肖紅 發自北京)返回騰訊網首頁>>